欧文东的家国情怀:奉献艰苦地区,扎根西藏防震减灾事业十四年
在防灾技术学院学习期间,欧文东始终把“到基层、到西部、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地方”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。 2005年,22岁的欧文从东部大学毕业。他没有像同学们一样到大城市求发展,而是走向了雄伟的青藏高原。
当他决定去西藏工作时,各种问题接踵而至:你的身体能承受吗?你有没有考虑过找一个伴侣来照顾你的父母?面对这些问题,欧文东坦言:我对家人和国家的感情就是为难以到达的地区做出贡献。他毫不犹豫地来到西藏,在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工作。
转眼他扎根西藏防震减灾事业已经14年了。从青涩少年到中年大叔,黝黑瘦削的脸庞早已被青春和沧桑洗刷得一干二净。十四年来,日喀则地震台就像自己的“孩子”。十四年来他所积累的“心血和爱”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孩子。
坐车不像工作那么舒服。如果我坐得太多,我的屁股就会痛。
外出野外对于欧文东来说是常事,他也说不清这十四年来自己走了多远。西藏幅员辽阔,东西南北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0多个有人值守和无人值守的地震台站,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。
2010年,参与完成中国陆太网西藏子项目各地震台站仪器安装调试工作。他回忆道:“我记得出去一个多月的时候,大部分路都是碎石路,每天颠簸几百公里。走完一站再继续下一站,我感觉我每个站都到了上班,比较轻松,至少比坐车坐车舒服多了。”
2018年11月至12月,为了加快国家强度快报预警工程西藏子项目新基站征地,他和同事们历时32天,驱车数千公里赶到完成大部分地震预警基准。车站征地手续。
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,参与完成国家烈度快报预警工程西藏子项目日喀则市、山南市基础站点选址和租赁及5个站点的选址和测试为“一带一路”GNSS项目提供支持。之后,他驱车数千公里,用40天的时间深入无人居住的山区和戈壁滩,专注精准定位。沿途道路蜿蜒,人烟稀少。如果饿了,可以用方便面、榨菜、矿泉水。如果你困了,就在车上小憩一下。
面对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极寒、严重缺氧环境,欧文东毫不退缩,认真完成西藏站的维护和征地选址任务。青藏高原面积大、地震发生率高、基础条件艰苦,对监测工作要求高。为了提高西藏地震监测能力,获得连续、准确、可靠的监测数据,他努力搞好台站建设和现场维护等最基本的工作。他说:作为一名普通的地震学家,西藏所有的地震台站都有我的存在,我也感到非常自豪。
十四年来,我对工作的无私投入比照顾家人和孩子还要多,以至于女儿总是抱怨:爸爸,你能不能爱我多一点。当谈到家人和孩子时,这位皮肤黝黑的“矿工”总是默默流泪。他一直说自己“为了大家牺牲自己的家庭”。
夯实基础造福人民,担当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
西藏作为我国边疆地区,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,但仍有数百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。 2013年12月,欧文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积极报名参加全区开展的“争创第一、争创一流、强基惠民”活动,并深入曲米村在那曲地区尼玛县夹古乡海拔4737米的村里上班。队长。
2014年初驻村时,母亲千里迢迢来到雪域高原,照顾还在上学的女儿。常年在内地的母亲在照顾女儿时,因高原严寒、缺氧、疾病等一系列问题不幸去世。面对这个噩耗,欧欧东将悲痛记在心里,处理完后事后,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中。他们一进驻村子,就带队进行入户调查。他们起早贪黑,挨家挨户深入了解村民思想和贫困原因,通过多种渠道为村民寻找致富之道。
帮助指导曲米村“两村委会”完善曲米村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;他利用私人事务的实际资金,筹办和经营曲米村的便利店;承认,在衢区高中家庭十分贫困时,他们拨出4000元的实际经费帮助家人;他们组织村民捐款共计8000余万元,帮助贫困老党员王扎觉梅赴拉萨就医,解决了燃眉之急。人心中都有一杆秤。一条条洁白的哈达,一杯杯的青稞酒,是农牧民在告别时对“亲人”最大的谢意。
在车站的日常工作中,欧文东带领全台干部职工以身作则、带头行动。面对高寒、缺氧、恶劣天气,他始终忙碌于台站的地震监测任务和仪器维护工作,一丝不苟,哪怕一个人。就连稍微松动的螺丝也不放过,有效保证了日喀则地震台监测数据的持续可靠性。
十四年的坚持和奉献,他失去了很多,但也收获了无数的荣誉。他带领的日喀则地震台先后荣获2012年全区地震测量考核第一名、2013年载人地震测量台运行质量考核第一名、2014年西藏地震局先进集体、 2015年全区地震测量考核。 地震台站运行竞赛第二名,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震应急响应特别奖,全国第二名2018年载人地震台作业竞赛等荣誉。他本人还荣获那曲地区2013-2014年度那曲地区创业强基惠民生活动先进村班子成员、西藏自治区地震局2018年度考核优秀个人等荣誉。面对这些赞誉,他说:“我没有做任何突出的事情,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。防震减灾事业任重而道远,我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是我要做的还有很多。”
他经常告诉朋友,在西藏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空气新鲜,环境安静。这里不像其他地方那么吵闹,让他可以思考更多的事情,思考更多的问题。
十四年的风风雨雨,五千个日日夜夜,他始终默默坚持,用行动兑现“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磨炼意志,我愿意与日喀则梯田共同成长”的初心誓言。 ”他说,在西藏,享受生活的代价太高了。于是,他寻找合适的爱好来丰富自己孤独的生活。现在,读书和摄影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。
我们从他身上能感受到一种精神,一种当代年轻人中少有的精神,一种在防震减灾行业的高原地震工作者身上体现出的“攻坚克难、坚忍奉献”的精神。如今,作为西藏日喀则地震台台长,欧文东带领战友们继续开拓进取,继续谱写新时代雪域高原防震减灾事业的新篇章。
(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、人民网联合发起)